RMRK 中文站-疫苗前沿 | 1例Y群ST167型脑膜炎奈瑟菌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|菌株|流脑|疾控中心
你的位置:RMRK 中文站 > SelfKey中文网 > 疫苗前沿 | 1例Y群ST167型脑膜炎奈瑟菌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|菌株|流脑|疾控中心
疫苗前沿 | 1例Y群ST167型脑膜炎奈瑟菌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|菌株|流脑|疾控中心
发布日期:2025-01-03 17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63
摘 要目的: 对1例疑似脑 膜炎奈瑟菌阳性病例进行病原学鉴定诊断,评估疫情传播风险。方法: 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,通过菌落形态学和菌体革兰染色观察、生化鉴定、乳胶凝集试验、血清玻片凝集试验、核酸检测进行病原鉴定和血清群分群,检测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;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疫情防制措施。结果: 经多种实验室方法鉴定,该疑似病例确诊为脑膜炎奈瑟菌感染,菌株血清群为Y群,多位点序列分型(MLST)为767,属ST167克隆群,对青霉素、氨苄西林、美罗培南等9种抗生素敏感,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中介,对甲氧苄啶/磺胺甲噁唑耐药。 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环境检测结果为阴性。结论: 本病例经检测明确病因为脑膜炎奈瑟菌侵袭性感染,菌株为Y群ST167型。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例引发疫情传播流行的风险较低,后续需要持续关注和监测。前 言脑膜炎奈瑟菌(Neisseria meningitidis,Nm)是一类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(俗称流脑)和败血症(菌血症)为主要致病症状的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,能够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在人群中进行传播,可引起散发和局部暴发的流脑流行。Nm常作为寄生菌定植于健康携带者的上呼吸道[1],根据菌体表面荚膜多糖结构的不同,Nm可以分为12类血清群。常见的引发侵袭性疾病的Nm主要为A、B、C、Y、W和X这6种血清群,不同地区的血清群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且呈动态变化[2]。我国曾流行的Nm菌株血清群分别有A、C和W群,Y群较为少见。Nm感染和疾病流行可通过人群接种疫苗得到有效预防[3],自我国将A、C群流脑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后,人群获得了有效保护,这两类血清群的流脑发病率显著下降。然而,近年来,因人员流动增多、菌株发生荚膜转换等因素,其他Nm血清群如Y群的检出率也逐渐上升。2023年9月,广东省珠海市某医院报告1例血培养Nm疑似阳性的重症监护病房(ICU)临床死亡病例,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检测到的首例输入性Y群ST167克隆群流脑病例。现将该病例基本情况、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报道如下。对象和方法结 果1.流行病学调查: 患者近2年在珠海独居,2023年9月1—10日有日本旅居史,9月15—16日有澳门旅居史,后返回珠海工作,另有2次外出就餐。流脑疫苗接种史不详。对9月15日以来收治医院、患者住所、工作单位及周边医院进行 Nm 感染病例主动搜索,未发现除该病例以外具有皮下出血、皮肤瘀斑、脑膜刺激征(+)的特征性病案。密切接触者和环境调查:患者自发病前7天以来的主要密切接触者有同事等共计50名,截至调查时均未出现发热、头痛等相关不适症状。共采集可及的密切接触者咽拭子38份,其他排查人员咽拭子16份,病例工作环境样本3份,经 Nm 核酸检测和菌株分离培养均为阴性。2.菌株分离和鉴定: 血平板接种后生长的菌落形态呈典型的 Nm 形态特征:表面湿润,不溶血,半透明状,菌体涂片革兰染色为阴性双球菌。API NH生化鉴定(比色法)检测结果为编号"5002"(高度提示为 Nm )。乳胶凝集试验结果为:脑膜炎奈瑟菌ACY/W135群(+++)、B/ E . coli (-)。诊断分群血清玻片凝集试验结果为:A群(++)、B(+ +)、C群(+ +)、Y(+++)、W135(++),提示为多凝菌株。3.分群鉴定: 经荧光PCR法核酸鉴定,该患者血液分离的菌株呈Y群阳性(+),其他血清群(A、B、C、X和W135群)为阴性(-)。4.MLST分析: 将二代测序拼接后的本病例菌株Zhuhai23全基因组序列与Pub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,7个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比对结果确定该菌株MLST分型为767(ST167克隆群)。5.PorA和FetA抗原分型: Zhuhai23菌株基因组序列经PubMLST数据库比对后,获得该病例菌株比对的等位基因编号结果:PorA_VR1(5-1),PorA_VR2(10-8),FetA_VR(F1-3)。6.系统发育树分析: 不同地区77株Y群ST167克隆群以及本次分离的Zhuhai23菌株基因组系统发育树结果(图1)显示,本次分离的Zhuhai23菌株与上传的MLST分型为767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近,如分离自土耳其(id为60701)、瑞典(id为26241)等的菌株。图1基于SNP构建不同地区ST167克隆群系统发育树7.耐药基因突变情况: 在PubMLST数据库上比对本病例菌株基因组获得关键耐药基因序列突变情况。 常见耐药基因 ponA 、 parC 、 penA 等未出现耐药突变,检测到的点突变为位于 mtrR (抑制性转录调控因子MtrR的DNA结合区) [ 4,5] 启动子的反向重复序列 [ 6] 的碱基替换,由野生型启动子序列AAAAAGTCTTTTTT突变为ACAAAGTCTTTTTT。8.药物敏感试验结果: 使用E-test梯度法(MIC)对青霉素、氨苄西林、美罗培南、头孢曲松、头孢噻肟、氯霉素、米诺环素、阿奇霉素、利福平、环丙沙星、复方新诺明、萘啶酸等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检测。 结果提示本病例菌株的药敏情况为: 菌株对青霉素、氨苄西林等9种抗生素均敏感,环丙沙星、左氧氟沙星为中介,对甲氧苄啶/磺胺甲噁唑耐药。欢迎来到医食参考新媒体矩阵2023年疫苗接种攻略阳过了,该怎么打疫苗?最全接种指导手册来了撰写|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校稿| Gddra编审| Hide / Blue sea编辑 设计| Alice

相关资讯